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重要公告,针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此次公示将从发布之日起持续至 2025 年 6 月 7 日,旨在广泛吸纳各方建议,完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标准。
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迅猛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各类车型上的应用愈发普遍。然而,这一设计在实际使用中逐渐暴露出诸多安全隐患。部分隐藏式车门把手强度不足,在车辆遭遇碰撞等事故时,容易损坏,导致车门无法正常开启,严重阻碍车内乘员逃生以及外部救援工作的开展;一些隐藏式车门把手存在断电失效问题,一旦车辆电路系统出现故障或遭遇碰撞断电,车门便难以打开;此外,夹手风险也时有发生,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针对这些问题,工信部在此次修订计划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且严格的技术要求。在安全冗余设计方面,明确要求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设计,确保在诸如断电、碰撞等极端情况下,车门系统仍能正常开启,为救援与逃生提供保障。在安全标志规范上,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以及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做出详细规定,要求标志必须清晰可见、易于识别,以降低紧急情况下乘员的逃生难度。在结构强度方面,进一步强化车门把手结构强度标准,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机构失效。同时,针对电动式车门外把手,制定了严格的防夹要求以及动态试验方法,最大程度降低夹手风险。
此外,修订计划还充分考虑了翻滚、坠落等特殊事故场景,提出防误作用设计要求,通过优化车门把手控制逻辑,避免车门在意外情况下开启,从而降低乘员跌落的可能性。该标准适用范围广泛,涵盖 M1 类(乘用车)、N1 类(货车)及多用途货车车门把手,其他类型车辆也可参照执行。
目前,工信部已通过官网渠道全面公开征集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并要求相关单位在公示期内及时提交书面反馈。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工信部对汽车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广泛凝聚行业与社会智慧,共同完善汽车安全标准的决心。随着此次标准修订工作的推进,未来汽车车门把手的安全性有望得到显著提升,为广大车主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
免责声明:本页面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客服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